12月5日下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邵璐教授应邀为875足球直播师生开展第39期翻译知识系列讲座“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改编与翻译新生态”。讲座由857直播体育免费平台翻译与中华文化传播课程教研室承办、主管教学副院长陈毅平教授主持,共100余名师生参与聆听。
(讲座现场)
讲座中,邵璐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机遇,衍生出了如网络翻译、仙侠翻译、笑话翻译、相声翻译等内容。在翻译需求变多的同时,翻译赋予译者的权限也越来越高。邵璐教授从网络翻译的高更新速度出发,以纸质文学和网络文学的迭代为例,说明了当前中国网络文学不可忽视的体量,梳理了跨媒介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凸显的多模态特征,并探究其翻译模式。
讲座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网络文学的中国风格:多模态叙事。邵教授分析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在海外的发展模式。她表示,书本媒介让步于屏幕媒介,并非只关注文本语言,而是要转向关注非语言因素,如情感、声音、音色等的特点,将视觉、听觉和情感维度纳入网络文学多模态叙事。在分析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多模态叙事的模式和特征时,邵璐教授以《甄嬛传》为例,探讨了图像模态、声音模态及文字模态的作用和效果。
其次,邵璐教授聚焦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多模态叙事的问题,如内外发展断层、改编倾向目的受众、删减中国文化因素等,指出翻译问题是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隐性屏障,存在“走出去再走回来”的隐忧。
最后,邵璐教授介绍了中国网络文学多模态叙事传播力提升策略。她认为,可以协同构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生态,通过国内外公司联合开发,拓展市场,促进网络文学衍生产品全版权的海外传播。此外,运用AI技术为翻译赋能,建立术语库,构建“AI粗翻译+不同性别审议人员”的模式。
在交流环节,邵璐教授对师生提出的小说中不同体系如何转化和多模态叙事如何吸引读者等问题进行了解答,提出了建立语料库,运用交叉音译,脚注和注解的形式,分析了翻译商业转化的影响因素,厘清了网络文学的定义。
(师生交流)
最后,陈毅平高度赞扬了邵璐教授此次讲座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并做出总结。他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正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阅读形式的演变、文学作品的删减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他认为此次讲座给师生带来了观察中国网络文学的多维视角,也鼓励大家深入思考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发展的多元可能。
主讲嘉宾简介:
邵璐,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翻译学博士后;第十二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出版专著Fuzzy Language in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Routledge,2023),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刊载于Across Languages & Cultures、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Perspectives等期刊上的文章,译作13部(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省规划等课题20多项,获省政府奖等奖项2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0余家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匿名评审。
文字:罗文杰
图片:刘紫叶
初审:欧阳垚
复审:陈毅平
终审:梁瑞清 邓永忠